在已经启动了仲裁程序,无论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或是其他性质的仲裁,均不得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人民法院亦将拒绝接收此类申诉。
然而,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来说,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仍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首先,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没有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予以受理解释,或在法定期限内没有采取行动做出决定的话,那么申请人则有权就此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次,如果仲裁庭在法定时限内未能对劳动争议案件作出公正的仲裁裁决,那么任何一方当事人皆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当个人或组织对终局性仲裁裁决表达不满时,那么他们应从签收仲裁裁决书当日算起,在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
最后,对于用人单位,如果它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显示仲裁裁决存在可撤销的情况,那么他们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后的第三十个日历日内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交撤销裁决的申请,且在撤销裁决被认可之后,用人单位仍须在收到裁定通知书之日起的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其他类型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如果当事人认为裁决结果不公,亦有权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裁决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令撤销或无法执行,那么当事人还有权向人民法院重新提起诉讼请求。
此外,若仲裁协议无效,那么其中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并没声明其存在仲裁协议的,只要人民法院接受了这份诉求,便可以继续进行审理工作。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2-08-12 10:52
民事诉讼有调解过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有:1、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
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是指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以书信(网络、短信)往来调处纠纷的一种方式。
5、社会化调解。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按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或商事纠纷案件时,根据调解的需要,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配合的民调网络,利用巡回办案、干警下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作依托,召开调解会调处纠纷。
6、开庭调解。
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在法庭审理中,调解是贯彻始终的。不仅在调查、辩论阶段可以进行调解,在辩论终结以后,仍可再行调解。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7、送达调解。
送达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见面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2022-11-28 13:39
民事诉讼有调解过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有:1、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
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是指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以书信(网络、短信)往来调处纠纷的一种方式。
5、社会化调解。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按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或商事纠纷案件时,根据调解的需要,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配合的民调网络,利用巡回办案、干警下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作依托,召开调解会调处纠纷。
6、开庭调解。
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在法庭审理中,调解是贯彻始终的。不仅在调查、辩论阶段可以进行调解,在辩论终结以后,仍可再行调解。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7、送达调解。
送达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见面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2025-01-06 09:07
1、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但是,仲裁后一般案件会进入诉讼程序,时间较长。
2、具体说来,你先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个申请期从你递交材料到受理最长不超过5天,前提是你的申请材料符合受理规定。
3、从受理日至裁决作出之日一般在45天,最长不超过60天。
2025-04-24 16:38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申请劳动仲裁应注意这些事项:
1、注意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
2、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应提交申诉书,并按被诉人数提交副本;
3、当事人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2021-01-30 08:37
离婚诉讼中,不按照结婚登记地法院确定管辖。不能以结婚登记地确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