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借钱多少不还,只要向法院起诉,并且符合起诉条件的,都可以立案受理。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分割或者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予以保护的诉讼行为。
起诉的条件有: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简单地讲,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2)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他发生民事权益的争议。只有被告明确,诉讼方能成立。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事实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须向人民法院陈述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事实”以及支持该诉讼请求的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起诉的案件应该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也就是说,应当属于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权对这一案件进行审判。
起诉流程有: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
6、法院做出判决。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0-10-17 11:29
理论上不管多少金额,法院都会立案,因为民事权利是以维权为目的,立案要求与款项数额没有直接关系,法理上推论是只要有侵权事实存在就应立案,比如有些民事权利而没有金钱的给付义务,同样在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但是,在诉讼中是有法律成本的,一是当事人的成本,起诉须承担诉讼费的基本起步费用,当事人须考虑是否得不偿失;二是司法成本,即法律资源的占用,司法机关须将有限的司法资源运用到需要法律调整的地方与对象。所以数额太少是不予立案的,这还未见统一规定,但有的地区内部掌握是1000元至3000元为立案基点。
2024-12-21 10:55
1、借钱不还不论金额多少,只要符合下列条件的,就可以起诉: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受诉法院管辖;以及属于民事诉讼的案件。
2、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3、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024-08-20 10:17
无论诈骗数额达到多少,都可以立案。如果诈骗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下的,行为人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一般会将该案件立为治安案件;如果诈骗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行为人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会将该案件立为刑事案件。
2024-04-12 11:39
2022-10-15 14:28
别人借钱不还向法院起诉时,法院立案并没有数额标准的要求。但是起诉需要满足下列条件,法院才会立案: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出借人。
(2)有明确的被告,如借款人。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你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清楚、明白、具体。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有关地域、级别、专属管辖的规定,应属该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