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涉及到的民事以及行政案件诉讼请求,应该在接收到相关起诉书的第7个自然日内,便要做出是立案还是不立案的决定,并同时向当事人发出相应的通知;就刑事自诉而言,则应从收到自诉状后的次日开始算起,在第15个自然日内作出与立案相关的决定,并且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到自诉人或者其授权的代为告诉人;在此基础上,对于由第三人提出的撤销之诉,则应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的第30个自然日内明确是否予以立案受理;最后,针对案外人提出的有关执行异议的诉讼,也同样要求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的第15个自然日内,确定是否立案参与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2-08-22 10:35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都是当场立案;当场不能立案的,必须在7日、15日或者30之内决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15日内立案。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抗)诉材料及案卷材料后的5日内立案。”
2022-08-11 11:42
《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开庭的具体时间,但规定了各个阶段的处理时间。
一般来说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024-07-03 13:45
关于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事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着明确的条文规定。
其第一百二十三条指出,诉讼权利是当事人依法应享有之权益,人民法院对此有义务大力维护。
对于符合第一百一十九条法定起诉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予以严格受理。
在此基础上,若诉讼请求符合立案标准,则应当于七日内正式立案,同时向相关当事人通知立案结果。
对于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的裁定,若当事人对该决定表示不满,则有权提出上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2022-09-21 09:50
起诉书上交到法院后,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2-09-28 08:50
法院起诉一般会在一星期之内立案,当地人民法院必须保障当事人所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诉讼法的起诉,必须进行受理。如果符合起诉条件的,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