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审法庭的时候,还可以提交证据。二审开庭之前,当事人要收集相应的证明材料。
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但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证据。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
1、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2、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第五十一条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七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的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期间限制。
2022-08-09 11:06
2022-08-19 08:39
“一审未提交的证据到二审是有用的,二审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2023-12-16 10:32
二审庭审后还能提交证据,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主要有:一审结束后当事人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阶段举证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过程,未获得法院的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证据是法官断案的重要依据。到了再审阶段,法院对案件会更加审慎。
2025-04-27 14:44
二审还可以提交证据。二审开庭之前,当事人要收集相应的证明材料。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但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证据。
2022-08-20 14:14
庭审结束后被告是可以提交新的证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