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起诉到开庭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2、首先,法院需要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3、然后,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5-02-19 14:30
1、从起诉到开庭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首先,法院需要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然后,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3、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022-09-23 15:22
只要拖欠协商无效就可以起诉。用人单位应按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无故拖欠和克扣,就工资问题若双方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公司如果有恶意欠薪行为将加付等额赔偿金。赔偿金的具体标准为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局监察委员会投诉解决。
2022-10-13 15:08
一般是超过一个支付周期没发就可以起诉了。比如每个月15日发上个月工资,6月15日应该发5月的工资,但是直到7月15日还没有发5月的工资,7月15日之后就可以起诉了。
2025-02-08 11:10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或者诉讼。
那么,“迟发工资多少天可以起诉”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指劳动者可以在多长时间内采取法律行动来解决工资迟发问题。这里的“一年”是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的,而不是从迟发工资的那一天或者是从迟发工资后的第N天开始计算。
具体到迟发工资的情况,如果迟发的工资在一个月内得到解决,那么劳动者可能就没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但是,如果迟发工资的时间超过一个月,劳动者就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应得的工资。
在实际操作中,
2025-01-17 11:21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或者诉讼。
那么,“迟发工资多少天可以起诉”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指劳动者可以在多长时间内采取法律行动来解决工资迟发问题。这里的“一年”是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的,而不是从迟发工资的那一天或者是从迟发工资后的第N天开始计算。
具体到迟发工资的情况,如果迟发的工资在一个月内得到解决,那么劳动者可能就没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但是,如果迟发工资的时间超过一个月,劳动者就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应得的工资。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应该在发现迟发工资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收集相关证据,并尽快采取法律行动。因为如果超过了一年的法定期限,劳动者就可能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来追讨迟发的工资。
总的来说。劳动者发现迟发工资问题后,应尽快收集证据,并在一年内提起法律行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