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一般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来执行,并且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按照规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但不应示众。
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并且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2022-08-10 08:51
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4、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
5、执行死刑完毕,应当由法医验明罪犯确实死亡后,在场书记员制作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包括执行死刑前后照片)及时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2024-12-06 15:20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
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2022-08-10 11:34
法院视频开庭双方都能看到吗?是的。法庭选择视频开庭的方式,必须确保双方当事人及合议庭均参加视频会议,也即必须保证三方通话的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2024-11-05 09:31
关于死刑犯行刑作业的相关流程如下:
首先,在执行死刑前,罪犯如有向法院提出会见其亲属或律师的请求,或者其家属也提出了会面的要求,那么,人民法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批准此项申请;
其次,对于那些决定执行死刑而等待实施的罪犯,在执行命令下发三日之前,应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派专员进行现场监督;
第三,进行死刑执行时,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对罪犯的身份进行详细核实与确认,并确保被执行者是经过正式审判程序判定为死刑的罪犯,以预防错判的发生,同时还需询问罪犯是否有告别的遗漏和信件等特殊物品,并保留验证结果的记录,再将执行任务交予执行人员,按照法定流程完成执行死刑作业;
最后,所有执行死刑的过程都应公开透明,严禁任何涉嫌侮辱被执行者人格法医应确认罪犯确实已经死亡,而在场书记员则需要细心制作执行纪录。
2025-02-06 15:16
死刑犯怀孕了不会执行死刑。
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不适用死刑的情形: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