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需要带着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材料,到当地计生部门进行生育登记后,才可以合法生育。
2016年元旦起,国家取消了二孩准生证的审批办理,改为实行登记制度,只要生育子女之前,到户籍所在地计生办申请办理生育登记,就可以合法生育二孩。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
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综合评估本地人口发展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确保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
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
2022-09-28 09:44
1、 女方户籍所在地。(1)女方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并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核实并盖章。(2)拿女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在户口所在地加盖计划生育章,其中包括女方所在地村(居)委会章、镇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章、县或区计生委章
2、 男方户籍所在地。(1)将“申请表”与男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去男方档案所在地盖章(2)男方所在的计生办领取准生证(需盖三个章)所需材料: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男方婚育状况证明、申请表、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及本人所在页)、结婚证原件、复印件、准生证。
3、 领取准生证后先到女方户口所在地街道盖章(所需材料:男女双方户口本、男方婚育状况证、结婚证原件);接着去男方所在的计生办盖章(所需材料: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男方婚育状况证明、申请、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及本人所在页)、结婚证原件、复印件、准生证。
。但是现在生育二胎已经不用办准生证了。当事人可以自行安排生育,之后办理生育登记即可。因为生育两个以内孩子的,不需要办理准生证。
2022-08-08 09:36
1、 女方户籍所在地。(1)女方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并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核实并盖章。(2)拿女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在户口所在地加盖计划生育章,其中包括女方所在地村(居)委会章、镇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章、县或区计生委章
2、 男方户籍所在地。(1)将“申请表”与男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去男方档案所在地盖章(2)男方所在的计生办领取准生证(需盖三个章)所需材料: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男方婚育状况证明、申请表、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及本人所在页)、结婚证原件、复印件、准生证。
3、 领取准生证后先到女方户口所在地街道盖章(所需材料:男女双方户口本、男方婚育状况证、结婚证原件);接着去男方所在的计生办盖章(所需材料: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男方婚育状况证明、申请、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及本人所在页)、结婚证原件、复印件、准生证。
。但是现在生育二胎已经不用办准生证了。当事人可以自行安排生育,之后办理生育登记即可。因为生育两个以内孩子的,不需要办理准生证。
2022-11-23 08:39
准生证一般在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或现居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计生办办理,准生证在父母双方任何一方的户口所在地均可办理,不一定非在女方户口所在地办理,也不一定非在男方户口所在地办理。但准生证办理过程中需要双方户口所在地的配合。如果想把宝宝上在男方城市的户口上,那么建议到男方城市去申请准生证,否则将来为孩子上户口的时候,手续会繁琐复杂很多。
2022-09-26 10:28
办理准生证是生宝宝前必须经历的,准生证没有取消。
办理准生证应该准备以下材料:
1、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结婚照片两张。如属未婚生育或未婚收养者,持宝宝出生证或宝宝收养证
2、夫妻双方到各自的户籍所在地的计生部门领取一胎婚育证明,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盖章。
3、带着所有证件及怀孕的医院诊断证明到女方计生部门办理准生证。
4、宝宝出生后带着一胎准生证到医院登记,医院给个出生证明,宝宝姓名取好后拿着证明到计生部门登记,计生部门会给医院出生证明,带双方的着户口本、身份证及证明到公安局办户口。
2022-09-28 09:42
现在生二胎不需要再办准生证了。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的规定;
2、全面放开二胎后,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无需办理准生证。
3、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提出,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
4、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5、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