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是旨在保障社会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的法律,又称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它包括以下规范性法律文件:《劳动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法》等。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2-09-30 11:49
社会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法域性原则、部门性原则、制度性原则及调整原则。
社会法是旨在保障社会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的法律,又称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关于社会法立法的准则。为社会法的核心和灵魂,是把社会法的规制对象与规制内容、形式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社会法原则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多层次性,应当包括法域性原则、部门性原则、制度性原则及调整原则。
2022-03-22 16:21
2022-09-27 14:11
在我国,行政法仅在学科类别的范畴内使用,作为上述法律规范的总称,没有单一的指向性,且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其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22-08-18 11:00
2022-11-24 09:28
社会保险费是指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当中,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
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五种保险费用。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