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是可以转为劳务合同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就可以。所以,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变更的,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劳动者可以拒绝,如果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即每服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2025-04-29 20:1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概念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约定无法确定明确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来界定。
此处所提及的无法确定终止时间,并非指该类劳动合同没有具体结束的日期,而是表示这类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不固定,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而非无始无终之意。
尽管如此,只要在合法的,以及在双方约定的情况下,双方都必须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一旦出现了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前提条件或双方约定的情况,那么无论是否属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均可依法解除。
2024-05-30 11:21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以下区别:
1、概念不同。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使用法律不同。劳务合同使用《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3、争议解决方法不同。劳务合同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但申请仲裁必须存在仲裁协议;劳动合同争议同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但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经过劳动仲裁程序,仲裁不需要仲裁协议。
4、因工受伤赔偿不同。劳务关系当事人因为工作原因受伤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因为工作原因受伤的,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分别支付工伤赔偿项目。
2022-08-10 09:46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具体的区别为:
(1)主体资格不同。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3)主体的待遇不同。
(4)合同内容的任意性不同。
(5)法律调整不同。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合同法调整,而劳动法则由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来规范调整。
(6)合同的法律责任。
(7)纠纷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争议一方应先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劳动仲裁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争议双方可以直接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无须仲裁前置。
2022-09-19 13:36
2022-09-22 17:07
一、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
1、主体资格不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具有特定性时,即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为劳动者。
2、主体地位不同
建立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地位不平等,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领导和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除了一般义务外,还存在附带义务。 例如,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等。
4、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