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挪用公款罪的具体构成要件有什么

刑事辩护 2025-01-02 10:30 标签: 挪用公款罪 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他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可以包括单位法人。
具体包含三种情况:
1、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但未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关于“数额较大”,最高检、公安部确定的标准是“1万至3万以上”。
2、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所谓“营利活动”主要是指进行经商、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
关于“数额较大”,最高检、公安部确定的标准是“1万至3万以上”,本行为没有挪用时间长短的规定。
3、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所谓“非法活动”,如将挪用来的资金用来进行走私、赌博等活动。
根据刑法字面理解,没有规定挪用的期间和“数额”,即只要挪用,不管数额都构成犯罪。
实际上,有关司法解释还是规定了数额,最高检、公安部确定的标准是“5000元至2万以上”。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具体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司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
另外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职工;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已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意图日后归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刘晓玉律师

刘晓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婚姻家庭 公司法务 建筑工程 合同纠纷 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问答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