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刑10年出狱能拿多少这个是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个是会按犯罪者的出勤或者是工种的不同而支付劳动补贴。
2、一般表现特别突出的大概有三百元左右,一般的情况大概就在一百元左右,这都会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认定。
3、一般来说表现突出的犯人都会得到每月近三百元人民币的劳动补贴,而一般的就在一百元左右之间,但要是有违规破坏或者抗拒改造的,可能就会一分钱没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 【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 【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22-09-02 16:36
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之后,需要尽快重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在离监前,会有出监教育,时间一般是3个月,出监教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推荐、模拟回归社会、警官个别谈话、回归宣誓词。所以在出监之前,服刑人员会对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但是,出监之后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关注并及时处理,才能让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恢复社会身份。
服刑期间,服刑人员的户籍系统是锁定的,出狱后要在社会上正常活动,必然要先恢复社会身份。
2024-05-14 11:22
每个地方的赔偿薪资标准是不一样的。赔偿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七个月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低于本地的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工资标准计算(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解除劳动合同时,还有伤残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共计4个月的本省社平工资。还有误工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期间的护理费、伙食补助费等等赔偿项目(用人单位支付)。
2024-02-23 15:53
出狱后五年内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前罪也是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是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2022-09-28 16:55
服刑人员出狱一次性补助政策:《监狱法》第三十七条: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责任田和社会保障
对城市(含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级民政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城市(含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服刑、劳教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其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享受或恢复失业保险待遇。
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被判刑、劳教前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刑释解教人员,可按服刑或劳教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养老金调整。
农村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回原籍居住地后,应及时落实责任田(山、地)。因无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出具证明、乡镇司法所和民政办报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审核同意后,可领取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
2022-10-31 14:25
《监狱法》第三十七条: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责任田和社会保障
对城市(含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级民政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城市(含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服刑、劳教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其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享受或恢复失业保险待遇。
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被判刑、劳教前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刑释解教人员,可按服刑或劳教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养老金调整。
农村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回原籍居住地后,应及时落实责任田(山、地)。因无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出具证明、乡镇司法所和民政办报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审核同意后,可领取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