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期间没有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组合而成的,不上班也就没有个人绩效,没有个人绩效更不会有组织绩效,因此也就没有绩效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2025-01-10 15:11
职工产假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有三种情况:
第一,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生育保险的,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
其标准是按照国家规定是生育前工资标准,如果生育前工资标准每月浮动,则司法实践中,会按照女职工产假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平均数额来确定其产假期间的月工资标准。
第二,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一般情况下,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职工产假期间的待遇(即生育生活津贴)。
其生育生活津贴的支付标准为女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第三,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但特殊情况下,女职工已享受生育生活津贴不足其应享受的工资性收入的,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
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产假工资的法律后果:
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产假工资,属于拖欠工资的行业,劳动者可以此为由提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可能面临被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1、产生劳动争议风险:
拖欠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存在劳动者被迫辞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2、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拖欠工资将面临责令限期支付、加付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赔偿金、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等行政处罚。
只要职工一旦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将根据法律规定对用人单位做出上述行政处罚。
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事风险:
《刑法》有一个针对拖欠劳动报酬的规定,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产假即属于“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因此,用人单位拒不支付职工产假工资,数额较大的,构成此罪,负刑事责任。
2025-03-27 09:23
工伤期间没有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组合而成的,不上班也就没有个人绩效,没有个人绩效更不会有组织绩效,因此也就没有绩效工资。
2024-08-24 10:11
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022-08-09 13:37
2022-08-09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