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达到证据确凿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3、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8-09 14:20
刑警队抓人是不是就证据确凿了?只能说有相关证据证明,但不能说明证据确凿。“抓人”是 指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其中拘留、逮捕都需要 必须要核实相关情况,需要一定的证据才能报批相关的文书,这样公安机关才可以采取行动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关于逮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从上述法律规定可知,现行犯是可以先行刑事拘留的,逮捕必须要经过检察院的批准。
2022-08-09 11:39
2024-04-22 14:53
对于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如何才能被认定为实施婚姻欺诈,现行法律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然而如若符合诈骗罪的相关立案条件,则事实即可转化成犯罪。
以下将详细阐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首先,诈骗罪的实行行为应当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和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
其次,此类行为需要导致他人的3000元或以上的公私财务损失。
在此基础之上,只有诈骗财物数额达到较大程度时,方能构成刑事犯罪。
反之,如诈骗金额过低,则不会被视作犯罪行为。
再者,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陷入了错误认知,继而处分了其财产,不论是将财产自行挥霍使用,或是赠送给第三人,均不妨碍本罪名的构成。
2022-10-15 11:30
网络诈骗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国家没有针对网络诈骗另外规定起刑点;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涉嫌刑事犯罪;
根据(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2024-06-03 15:17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属于工伤范畴的情形包括:
1、在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场所内因工受到事故伤害;
2、在进行工作相关的预备或收尾工作时意外受伤;
3、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意外伤害;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时,因工受伤或遭受事故失踪的;
6、上下班路上,因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而受伤;
7、依法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