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纠纷一般是属于民事纠纷,立民事案件,但如果涉嫌性质严重的情况就属于刑事纠纷,立刑事案件。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一项人格权利。
当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定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2023-07-03 16:24
法律对名誉侵权的认定是: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
2022-11-18 11:38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属于诈骗,那么就是刑事:
1、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9-05 15:57
2022-08-10 11:39
故意毁坏财物案,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就要追诉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2-08-11 16:03
侵犯名誉权可以报警,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根据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为人用以下的方式来侵犯公民权利的,情节较轻的会被拘留五日以下,或者会被罚款五百元以下;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会被拘留五日到十日,还可能被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具体情形有:
1、行为人用写恐吓信或者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的;
2、以公开的方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的;
3、用捏造的事实来诬陷他人,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受到治安处罚或是刑事处罚;
4、以威胁、侮辱或是打击 报复证人的;
5、以发送恐吓、侮辱或淫秽信息等,次数较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6、行为人有偷窥、偷 拍、窃听或是散布他人的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