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长期在一种工作环境下由于特定的工作模式所产生的疾病。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职工患有职业病,经过职业病鉴定机构鉴定为职业病之后,需要进行申报工伤,经过批准,才能享受工伤待遇。而且要注意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间是有限制的,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后才能申请后续的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2024-07-16 09:28
在确诊为职业病后,工伤待遇的主张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1)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相应处理。
(2)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如当事人对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还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3)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其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4)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2024-06-18 13:46
职工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确认后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职工经诊断被确认为患有职业病的,需要经过工伤认定程序,其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所以即使用人单位认可职工患有职业病,职工也仍需要申请工伤认定,这是必要的法定程序,不经过工伤认定程序就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发生伤害事故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22-08-10 17:08
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2024-12-24 09:2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选择三个合法地点进行职业病诊断:
其一,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负责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其次,也可前往本人户籍所在地区的具有同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最后,若欲寻求更为便利的职业病诊断服务,亦可选择到个人经常居住地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就诊检查。
2024-06-15 11:16
工伤死亡认定期间不需要尸检的,可以不保存遗体,尽早火化;要进行尸检检查的,参考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要保存遗体。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