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原因: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法律依据
《行政强制法》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2025-04-16 14:44
不能,需要有凭证。
行政强制措施由上级行政机构批准下级行政机构实行。
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又可以称为执行性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2022-08-12 11:01
不立案但存在危害社会的情况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我国法律中规定了公安机关对于存在正进行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等法定情形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因此可知未立案但有可能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不立案但存在危害社会的情况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我国法律中规定了公安机关对于存在正进行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等法定情形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因此可知未立案但有可能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2024-05-21 14:32
哺乳期妇女是能依法采取部分强制措施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包括拘留、逮捕、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对于哺乳期妇女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实施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但如果是哺乳期妇女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则可以对其取保候审。
2024-06-20 11:49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是行政强制措施。
我国法律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2024-06-24 11:46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
一般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每一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情形都是不一样的,以取保候审为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如下: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