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业保险金的每期领取金额,具体细节如下所述:
首先,若参保者的累计缴费时长在1年内,但不超过5年,则其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将被设定为人民币842元。
其次,如果参保者的累计缴费时长达到5年,而不超过10年,那么他们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便会调整至每月869元。
另外,当参保者的累计缴费时长超过10年,且未达到15年时,他们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将会提升到每月896元。
然后,当参保者的累计缴费时长超过15年,但却不超过20年时,他们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将升至每月923元。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参保者的累计缴费时长已经超过了20年,那么他们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就将提高到每月951元。
此外,自第十三个月开始,所有人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都会统一调回到人民币842元进行发放。
法律依据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十五条 经办机构根据失业人员累计缴费时间核定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失业人员累计缴费时间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实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工龄视同缴费时间,与《条例》发布后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合并计算。 (二)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不满一年再次失业的,可以继续申领其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2025-02-24 17:10
失业保险金可领取没有次数限。
失业金的领取限制是缴费年限,并非是“领取次数”。只要你符合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领取失业金是没有次数限制的。只不过,在重新就业后,失业金的缴纳时间是需要重新计算的。计算之后,按照领取标准来计算自己可领取的期限。
一、失业金领取期限规定
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其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档次:
1、被保险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累计缴费时间确定:累计缴费时间1年以上不满2年,可以领取3个月失业保险金。
2、累计缴费时间2年以上不满3年,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保险金。
2025-04-09 15:19
根据相关规定,个体劳动者需按其全年工资收入的1%比例缴纳失业保险金,而用人单位则需要按照劳动者年工资总收入的2%标准缴纳相应的费用。
同时,受雇员工还需按照本人年均工资的0.5%标准来缴纳失业保险费用。
当遇到缴费工资基数难以确定时,则应依照当年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数额进行计算。
如果职工实际薪资水平低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那么按照该标准的60%来缴纳失业保险金即可。
在确定保险费数额时,我们需要综合考量以下两大要素:
1、缴费基数,这意味着明确了缴费的具体范围。
比如在企业所得税中,企业所得额就是缴费基数。
除此之外,从国外相关规定来看,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通常以工资为主,单位需
2024-06-03 10:59
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处于第一至第十二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由1510元提高到1600元;领取期限处于第十三至第二十四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由1470元提高到1560元。
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申请时间在2022年7月1日后(含7月1日)的,按新标准确定需划转的失业保险费用;申请时间在7月1日前的,按原标准确定需划转的失业保险费用。
2024-09-27 13:59
失业人员能领取的失业金总数=所在地类区失业保险金标准*领取的月份数,但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则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2024-08-30 14:24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金额主要取决于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具体规定如下:
1、缴费基数:失业保险金的领取金额通常是按照失业人员在失业前一年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这个平均工资是根据失业人员在失业前一年的实际工资和所在地区的平均工资两者之间的较低值来确定的。
2、缴费年限: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通常是根据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来确定的。如果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在一年以上,他们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年;如果缴费年限在一年以下,他们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半年。如果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员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们可以申请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到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