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我们熟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抑或是精准严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际上并未明确规定开庭审判后的判决下达期限。
然而,这两部法律条文中却清晰地规定了审判相关事项的审理期限。
例如,若法庭直接宣判,则应于宣判之后的十个自然日内向当事人发放判决书;而如需进行定期宣判,则应于宣判当日向当事人发放判决书。
并且在宣告判决之时,必须依法告知当事人关于上诉的权利及其所享有的上诉期限,并详细说明上诉受理法院的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庭审结果是否当庭判决或延后予以判决,都绝对不能超出法定的审理期限。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通常为六个月;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适当延长的,须依照本院院长的准许,延长六个月;若仍需延长,则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经其批准后,才可再次延长三个月。
而对于符合条件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其审理期限依法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
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开审理的公诉案件(通常指刑事案件),应当在接受案件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判决,最迟也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可能涉及到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有民事诉讼的案件,亦或是存在其他特定情形的危险案例,应在上一级人民法院获得批准后,方可将审限延长三个月;若遇特殊原因仍需延长,则应上报给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4-04-19 13:53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刑事案件审理期限: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2-11-18 09:02
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复杂的可以延长六个月,一审简易程序审限为三个月;案件的审判程序一般要经过多次开庭审理,查清案件事实,查清案件事实并有相关证据证明后,法院才可以宣判,当庭宣判时,法院不能立即作出判决书,所以一个案件定期宣判的,会在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立即发判决书。民事案件审理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2022-09-29 14:58
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内(十五日是上诉期)如不上诉,判决书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二)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十日是上诉期)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三)行政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十五日是上诉期),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综上所述:无论是什么样的判决书,其在生效之前都会给当事人一个上诉的期限的,若当事人在规定的上诉期没有上诉,判决的法律文书就自动生效,所以当事人若是有上诉事由的,应当在上诉期内及时提出上诉,避免因错过上诉时间而后悔。而对于二审的判决书是采用送达主义生效的原则。
2022-08-09 09:05
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内(十五日是上诉期)如不上诉,判决书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二)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十日是上诉期)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三)行政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十五日是上诉期),自动生效;二审判决做出即为生效。
2022-09-07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