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2022-08-27 15:24
2022-09-24 11:53
公诉人是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但不代表被害人索要经济赔偿。
公诉人是代表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在中国公诉人主要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来担任。
由于刑事案件相对民事和行政诉讼来说,社会危害性大、危害结果严重,有大部分的案件都是要由公诉机关,即检察院来作为案件的原告提起诉讼,更为专业和系统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中,可作为侦察机关也可作为公诉机关。对涉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类案件是属于检察院的立案范围的,他们可作为侦察机关行使相关权利。
2022-10-15 14:52
公诉人是帮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公诉人是相对自诉人而言的,公诉和自诉都是存在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概念。由于刑事案件相对民事和行政诉讼来说,社会危害性大、危害结果严重,有大部分的案件都是要由公诉机关,即检察院来作为案件的原告提起诉讼,更为专业和系统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中,可作为侦察机关也可作为公诉机关。
2022-10-25 14:26
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区别是:
1、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反诉;而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就案件事实本身对司法人员提出反诉;
2、自诉人有权提出上诉,享有独立的上诉权;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没有独立的上诉权,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2022-08-27 15:19
公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的: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