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违反拆迁具体的应对措施有:
1、当事人应该保持理智的情绪,先要确保个人的人身安全,切记做到“维权不违法”;
2、及时报警,一般违法强拆是对被拆迁人的财产权的非法侵害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可以构成犯罪,所以当事人应该第一时间报警,也便于留下相关的证据,为日后的维权提前做好准备;
3、做好取证的工作,遇到强拆前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和固定对方的违法证据,在强拆过程中,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留下人证、物证,可以通过拍照或者视频的形式取证;
4、做好心理准备,房子被拆时,当事人内心可能会有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中,要做好个人的思想准备,充分预估维权的时间及难度,沉着冷静的面对,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 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二条 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022-08-12 13:39
拆迁部门由于就补偿问题与被拆迁人达不成一致时,往往会存在强制拆迁的情况,同时还会违反拆迁的程序性规定。在遭遇违法拆迁时,被拆迁户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理智情绪,首先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切记“维权不违法”。
2.保存证件,保护房屋,保存好有关自己的房屋相关情况的证件,包括房屋的合法产权证件、房屋的现存状况、经营房屋的收入状况、土地上的附着物的现存状况等等。
3.及时报警,以暴力、胁迫的方式强制被拆迁人搬迁或违法强拆是对被拆迁人人身权、财产权的非法侵害,其本身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所以应当第一时间报警,也便于留下证据,为后面的维权做好准备。
4.做好取证工作,强制拆除房屋前,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和固定对方的违法证据。强制拆除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量留下人证、物证、尤其是视频影像资料。
5.做好心理准备,房子被拆了,焦虑、恐惧、急迫、愤怒的负面情绪会始终伴随在维权的过程中,要做好思想准备。充分估计维权的时间及难度,沉着冷静的面对违法拆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4-12-06 15:0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不执行征收补偿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强制拆迁,如果未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或者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情况下,通过暴力的方式强制拆迁就是属于违法的。
2022-08-20 13:51
如果是合法、规范的房屋拆迁程序,必须先取得政府相应的土地征收批文,并且要将政府作出的土地征收决定以及征收补偿方案进行公告,然后再与拆迁户协商签订拆迁协议。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拆迁涉及到被拆迁人的直接利益,补偿又是拆迁的关键,二者都是容易引起矛盾和摩擦的激发点。在保护被拆迁者利益上,必须遵循“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2022-09-07 10:27
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也就是说,在工程分包的情况下,总承包方应按合同总金额,减去支付给分包方的价款后的余额,计算并缴纳营业税,分包方应对分包方完成的分包金额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同时,按照规定,总承包方属于法定扣缴义务人。
在与分包商结算已完工工程价款时,总承包方还应根据与分包商结算的工程价款,计提营业税。
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涉及多个行政区域,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由于地方利益的竞争,分包工程的纳税地点有时成为税务实务的重点,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分包的,总承包方应当按照建筑业营业税纳税地点的规定,扣缴分包商、分包商应缴纳的营业税。
2024-08-08 09:56
国家对地方拆迁赔偿款的界定有:
1、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3、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4、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最高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