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涉外刑事诉讼范围包括以下:外国人在国外对我国或我国公民犯罪、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中国人在我国境外对对我国或我国公民犯罪、犯罪事实发生在国外的等案件,只要在被告人、被害人、犯罪事实中有涉外因素就是适用涉外刑事诉讼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 【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条 【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条 【普遍管辖权】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2024-08-24 14:46
涉外刑事案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且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该犯罪行为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我国可以行使刑事管辖权。但是,如果犯罪地的法律对该行为不认定为犯罪,则我国不能对其进行刑事追究。
2.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条,对于我国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罪行,如果我国在条约义务范围内需要行使刑事管辖权的,也适用我国刑法。这意味着,即使犯罪行为发生在国外,或者涉及外国人,只要符合国际条约和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都有权进行刑事追究。
2022-09-15 15:36
涉外刑事诉讼的原则如下:
1、主权原则。主权原则即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中国法律的原则,是涉外的首要原则。我国第16条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2、信守国际条约原则。即公安司法机关处理涉外刑事案件时,在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同时,还须兼顾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3、诉讼权利同等原则。诉讼权利同等原则,指外国人在我国参与刑事诉讼,依法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
4、使用我国通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使用本国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各国立法通行做法,也是独立行使国家司法主权的重要体现,因而也是我国涉外刑事诉讼的指导原则。
5、指定或委托中国律师参加诉讼原则。律师制度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只应在本国领域内适用,不应延伸于国外。主权国家也不允许外国司法制度在其领域内干涉它的司法事务,这也是主权原则的重要体现。
2022-09-15 13:35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五种强制措施同样适用于涉外刑事诉讼。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
2024-12-27 15:0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刑事证据种类有八种: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监察、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试听资料、电子数据。
2020-09-26 14:00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