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当雇佣方与受雇人士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双方就能确立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只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三项,也同样可以确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建立:
雇主企业所制定的所有劳动规章制度均对受雇人士适用;
其次,受雇人士完全接受雇主人事管理,并且在雇主指派下参与有偿性的工作活动;
再者,雇主企业与受雇人士都拥有相应的法律主体资格;
最后一点,受雇人为雇主企业所承担的劳动内容属于其日常经营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2022-08-10 09:55
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可以从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来判断。
首先是从道德层面来判断,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如果说是道德没有约束住自己,从而法律就会让违法的人有了对应的惩治标准,这也是检验自己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的标准。我国是法制国家,一旦违法终将会受到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2022-09-08 17:20
1、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来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一是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二是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三是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四是主观上的状态,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
2022-09-09 10:31
以下这些行为属于专利侵权行为: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2024-05-17 10:58
2022-09-09 17:20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原则有:一、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也是首要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原则(又称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原则或字面侵权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的产品或者方法(以下合称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或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在包含专利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其他技术特征,则可认定存在侵权性质的行为。二、等同原则起源于美国,如今已经被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普遍认同的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法院在判定专利侵权时适用最多的一个原则,有人说它是对全面覆盖原则的一种修正。三、禁止反悔原则禁止反悔原则起源于英国的衡平法,后逐渐被普通法所吸收,成为诉讼等对抗性法律程序中当事人应予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