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必须以查对属实的证据和凭借这些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为根据。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就是必须以刑法等法律的规定为标准的衡量尺度,定罪量刑,处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和以法律为准绳的关系:两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2022-08-09 16:25
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法律事实的发生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又称为自然事实。例如:雷击将牛劈死,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消灭。(2)行为: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条件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称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一定行为时,并没有确立、变更、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2022-08-10 16:57
民法典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当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他法律的规定来执行。民法典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022-09-27 10:23
法律事实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一)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二)依据法律关系的产生是否要求某种现象存在或不存在,法律事实又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事实与否定性法律事实(三)从法律关系演变所依据的数量,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单一法律事实与法律事实构成。(四)从法官认定事实是否需要进行鉴定来看,法律事实分为鉴定认定的事实与非鉴定认定的事实。
2022-09-22 10:33
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自由选择支配合同的准据法的一项法律选择原则。
2、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就某一律关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应适用的法律或选择无效的情况下,法律不具体规定应适用的准据法,而是由法院在与合同关系有联系的国家中,选择一个在本质上与该合同有重大联系、利害关系最密切、选用这一法律最合理的国家的法律予以适用。
3、合同自体法原则。合同自体法原则是当事人明示所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没有明示选择时,根据合同的条款、性质和案件的情况推断当事人会意图适用什么法律,如果当事人意图不明确,不能通过情况推断的,合同受与其有最密切、最真实联系的法律支配。
4、强制性规则必须适用原则。强制性规则,也称为“直接适用的法律”,是指那些具有强制力的,可以搬开冲突规范援引而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
2024-08-24 09:53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合法原则实施行政许可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得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行政许可进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