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手致人死亡,涉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失手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有:
1、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较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将过失致人死亡罪情节严重的情况有:
(1)故意伤害罪致死、强奸致死、绑架致死、非法拘禁致死、抢劫致死属于结果加重犯,其要求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死、虐待致死也是结果加重犯,但其特殊性在于:虽然犯罪的基本行为与被害人自杀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刑法仍将其列为结果加重犯。
(3)侮辱罪、诽谤罪、遗弃罪,没有将过失致人死亡规定为法定的结果加重犯。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3、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
4、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受刑法打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8-11 14:20
如果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要构成交通肇事罪,首先要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或者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刑。逃逸是指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如果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一般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是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受害人死亡结果与行为人逃逸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话,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10-26 09:15
抢劫致人死亡的,属于抢劫罪中的加重情形,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抢劫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里所说的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
2022-09-26 08:54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不具备致人死亡的主观故意,其主观恶性要比故意杀人的主观恶性小,因此对伤人者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来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2-09-23 14:58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9-28 16:21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不具备致人死亡的主观故意,其主观恶性要比故意杀人的主观恶性小,因此对伤人者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来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