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如果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仍然存续就不存在时效的问题,其他的情况时效为一年。拖欠工资全称是无故拖欠工资,即单位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情形而不按期或者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七十九条 【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2024-05-28 10:38
偷盗行为作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在公安机关受理并展开调查之后,其调查期限并无明确之限,不受所谓期限约束。
对于尚未正式立案处理的案件,其有效申诉时效上限为20年;若此期间已告结束,则警方将无法再以涉嫌偷盗罪之名启动相关调查工作。
2022-08-12 15:43
借条不是两年就失效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借条的有效期为借条写明的还款日期起三年。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022-02-16 15:22
2022-08-10 09:49
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拖欠工资全称是无故拖欠工资,即单位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情形而不按期或者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拖欠劳动工资一般情况下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022-09-20 17:12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30日未支付劳动者工资,即可视为无故拖欠员工工资。
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包括: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为无故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