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只要合同签订既满足形式要件也满足实质要件就是合法有效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4-05-27 13:42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附有条件的行为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件类型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1)延缓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使法律行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
(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
2022-08-10 15:13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合法行为的一种。指的是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如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分类: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 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
(4)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
2022-09-27 15:11
满足什么条件才会被集中隔离:
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2.入境人员;3.中高风险地区人员;4.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集中隔离治疗场所建筑位置应位于居民区下风向区,且离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较近,同时与集中居民区相对隔离,距离50米以上。集中隔离治疗病房应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呼吸内科病区要求配置常用医疗设备。结合场所特点和布局,建立隔离防护流程和制度,配置必备个人防护用品、消毒药械。
2023-04-24 16:33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类: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2-08-11 15:53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如果受要约人明确表示接受要约的条件,即为承诺。有效的要约一旦经过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告成立,双方都要受到合同的约束。
成立有效的要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所谓“具体”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