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协议离婚,即使在怀孕期间,双方能就离婚,抚养权,财产分割等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离婚。
对于起诉离婚,法律规定,在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可以提出离婚。
如果具有法定可以离婚的情形,女方可以向法院提出离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法律的规定体现了对特定期间内对妇女、胎儿和婴儿的特殊保护。这是因为,在上述期间内妇女的身心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在此期间内男方提出离婚,对女方的身心健康和胎儿、婴儿的健康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法律对该期间内男方的起诉权作了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男方离婚诉权的限制】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2022-08-27 14:47
怀孕期间不会被离婚。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所以,女方在怀孕期间不会被离婚,只可以自己提出离婚。
2022-08-20 16:01
一、女方怀孕期间,男方提出离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法律的规定体现了对特定期间内对妇女、胎儿和婴儿的特殊保护。
二、女方怀孕期间,女方提出离婚
根据我国婚姻法,女方在怀孕期间,自己提出离婚,这是没有特殊要求的,这时和一般人提出离婚是一样的。
2023-02-13 14:25
怀孕期间无故被辞退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有以下几种情形:如果劳动者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不需要赔偿。如果是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有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的,用人单位非法辞退的,那么劳动者可以要求双倍经济补偿的。
然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强制辞退怀孕的员工的,那么劳动者是可以要求双倍经济赔偿的。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的,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那么,劳动者可以怎样要求经济赔偿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济补偿应该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赔偿,工作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解除合同的,那么劳动者可以要求额外赔偿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如果在怀孕时被辞退的,那么是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2022-09-02 15:58
怀孕期间女方才能提出离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法律的规定体现了对特定期间内对妇女、胎儿和婴儿的特殊保护。这是因为,在上述期间内妇女的身心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在此期间内男方提出离婚,对女方的身心健康和胎儿、婴儿的健康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022-08-11 10:42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等法律的规定,女方怀孕期间,双方如需离婚,可以对财产等事项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书面离婚协议后一起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如果上述条件和要求有其中一个无法达成,就表明无法协议离婚,就只能向法院起诉。但是需要清楚:女方怀孕期间,女方可以起诉离婚,男方则不可以,除非法院根据双方具体情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否则将会依法裁定不受理起诉或者驳回起诉。另外,女方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也不得提出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