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判刑,但一般会减轻、免除处罚。我国刑法规定被迫犯罪叫胁从犯。我国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在我国被迫犯罪一般是认定为胁从犯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要进行严格的法律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 【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2-09-17 13:39
被他人威胁杀人会构成犯罪。
如果一方受到胁迫,真的是因为生命受到威胁,必须实施故意杀人或其他犯罪行为;构成犯罪,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胁从犯,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没有任何可能危及自己声明的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己声明的情况下,犯罪应该很难被认定为威胁从犯。
2022-08-17 10:28
从性质上讲,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
如果有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
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
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
2022-08-08 15:53
2022-08-29 10:24
不可以在原学校继续上学了。因为根据有关规定,受到刑事处罚的学生,其原所在学校是要取消其学籍的。如果刑满释放后还想继续读书,只能同构其他途径取得学历和学位了。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刑法》并无关系。但实际你被判刑并实际执行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受教育权就无法得到保障了。学校为了消除影响,一般也会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开除或其他的决定。
2022-08-09 10:51
大学生没有这样的特殊待遇,即大学生身份不是减刑的理由,也不是从轻处罚的理由。但如果有法定情节的,可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