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2022-09-15 11:31
2022-08-12 16:15
立案后不一定会采取强制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刑事强制措施有很多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都属于强制措施,各类强制措施的适用都有法定的条件。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比如说,对于那些经公安机关合法传唤后不到案的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可以采用拘传,对于轻微刑事案件,一般不会采取强制措施。
2024-08-27 14:40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后,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而讯问嫌疑人是侦查的方式之一,讯问嫌疑人需要两名侦查人员共同进行,一人负责做记录,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并没有规定一定要采取强制措施,对不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嫌疑人,也可以传唤讯问。
2022-08-12 11:01
不立案但存在危害社会的情况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我国法律中规定了公安机关对于存在正进行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等法定情形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因此可知未立案但有可能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不立案但存在危害社会的情况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我国法律中规定了公安机关对于存在正进行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等法定情形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因此可知未立案但有可能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2025-04-29 14:12
已采取强制措施后能进行治安处理。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
(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