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4-05-31 14:21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2-10-15 10:23
立案要满足一下条件: (1)有犯罪事实。客观上存在着某种犯罪、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预备犯罪、正在实施犯罪、犯罪未遂、既遂或中止等形态。 (2)需追究刑事责任。某些行为虽然是违法的,但若其严重程度依据《刑法》中的相关规定,不足以追究刑事责任,也是不予立案。例如,非多次偷盗他人不足两千元的财物。 (3)属于管辖范围,公安、法院、检察院各司其职,不是说任何犯罪行为都可通过公安机关解决。除此之外,若报案人的案件未到达立案标准,也要向报案人出具书面的“不予立案通知书”,告知其不予立案的原因。
2022-08-12 13:51
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应当向受让债权的新债权人清偿,但是债权转让没有通知债务人的,债务人可继续向原债权人清偿。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八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2021-02-05 14:25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形式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022-08-20 15:20
可以起诉。但一般情况是先向债务人追偿,债务人拒绝偿还时才会选择起诉。根据《担保法》规定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