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醉酒时抢夺财物价值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构成抢夺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2-08-19 15:08
抢夺罪犯罪预备构成犯罪。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2-27 14:15
抢夺公司公章构成什么犯罪要结合具体案件,看对方的目的、后果。不能按抢夺公私财物定罪,理由是:抢夺罪要求数额必须是“较大”的后果——一般说来,数额巨大要求起码几百元(河北要求800元),而一般的公章刻制时候也就是一二百元,再加上折旧费,根据就不值钱。再者,印章特别的属性,决定了它不是一般物,是特定物,是为了掌握掌握权,要看抢夺公章的人实施什么行为,造成什么后果。因为,一旦公章被抢夺,被抢夺单位可以立即采取相关的报失程序,声明作废,防止受损。同时,我国刑法针对“机关公章”专门列出了犯罪的罪名,也没有列入“抢夺财物罪”的部分:《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法条第一款规定的是选择罪名,分别规定了两个罪名。即:“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由此可见,抢夺公司公章具体构成什么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的。
2022-03-22 15:51
抢夺他人财物属于抢夺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2-08-09 09:01
2022-08-11 10:12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本罪与抢劫罪不同;本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本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为了自己享有而抢夺,为了帮别人而抢夺,不管犯罪的动机如何等。只要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