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是行政机关享有的一项职权,但如果违法强拆合法的建筑,那么就可能会构成滥用职权罪;采用暴力或者是威胁的方式对房屋进行拆除,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是行政复议的。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 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022-08-17 14:03
滥用职权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表现为两种情况:不认真履行职务范围内的权力以及过度运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根据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行为,只有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成立犯罪。
2024-09-26 14:18
滥用职权的处理认定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5-03-20 11:36
根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刑法》规定,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般认为,滥用职权是结果犯,而危害结果是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情况,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
“重大损失”是滥用职权罪的客观要件之一,也是区分滥用职权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而如何认定刑法意义上的重大损失也成为办理渎职犯罪的关键问题所在。
在量刑方面,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
2022-10-17 09:07
“滥用职权没有四个特征,只有两个特征。构成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是:
1.滥用职权行为发生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超越这一范围,便构成了其他违法;
2.滥用职权行为表现为不正当地行使权力。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5-01-08 10:16
滥用职权罪的处罚标准,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般情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的“重大损失”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达到一定数额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
情节特别严重:如果滥用职权行为情节特别严重,例如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巨大,或者导致特别严重的社会后果等,那么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的情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徇私舞弊,犯滥用职权罪的,量刑标准会更为严厉。一般情形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徇私舞弊”指的是行为人为了谋取私利,而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弄职权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量刑还会受到案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影响。另外,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也具体规定了哪些情形应当认定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标准,这些都需要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