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法治原则是我国先发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表现为议行合一,即权力统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3.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4.基本人权原则。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人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024-12-16 09:21
我国法治原则的内涵包括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具体如下:1、明确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的法律效力并且其中明确提到全国各行政机关是都有维护我国的宪法,保障宪法实施的这种最基本的职责的,其他的还包括权力制约人民主权;2、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022-08-10 15:52
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规则,主要是指西方学者提出的罪刑法定主义的四个派生原则,这就是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2022-09-26 13:51
第一,普遍性原则,是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凡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极少数。
第二,平等性原则,是指公民在选举中的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选举权。
第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将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由选区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代表;间接选举是指将代表名额分配到选举单位,由选举单位召开选举会议选举产生代表。
第四,差额选举原则,是指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五,无记名投票原则,又称秘密选举原则,即选票上不署投票人的姓名,投票人对代表候选人按照规定的符号表示赞成、反对、弃权,或者另选他人。
2022-10-25 15:20
救济原则。虽然这个救济和困难救济在字面上是一样的,但在法律上含义不一样。救济原则体现在对申请许可的申请人有三个方面的权力:一是陈述权、申辩权。什么是陈述权,就是人家来办理这项申请登记要允许人家把话说完,我为什么要办这个登记,我为什么要办这个许可,人家讲理由,得让人家把话说完,这是人家的权利。所谓申辩权,你不同意许可,人家有权申辩,你不给我许可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人家就讲理由;二是申请复议的权利和提请诉讼的权利。人家申辩以后,我们还不同意给他许可,人家有权向办证单位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要求上级机关纠正他不办证的行为,或者他直接到法院去告;三是申请赔偿的权利。如果由于我们不予许可,给人家造成了损失,人家有权要求赔偿。
2022-10-20 16:01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