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分别是: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般的成年人,或者16周岁以上的经济独立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比如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比如8周岁以下的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022-09-14 14:29
民事行为能力简称“行为能力”。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年龄和认识能力同时具备的人群。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两方面判定:
1、18周岁以上具有辨认能力
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他们的行为法律效果是有效的且不因行为能力瑕疵而无效。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或者认识判断二者具备其一即可)是指8周岁以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判定他们的行为法律效果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判定:
1、纯获利益行为有效
2、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有效
3、行为能力范围之外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4、行为能力范围之外范的单方行为无效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和认识判断二者具备其一)是指不满8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判定他们的行为法律效果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定:
1、纯获利益行为有效
2、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无效
3、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2022-08-11 14:18
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备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
2.民事权利能力通常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通常以达到一定的年龄标准,并具备正常的精神状态为前提。
虽然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但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
2022-11-21 09:14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就有民事行为能力,具体分为: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2-11-21 14:45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实现的条件。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2-08-10 10:00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