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砍人不一定算杀人未遂。
要看主观动机是不是想杀人。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最关键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致人死亡的,根据情节可以认定故意杀人罪。另一个就是看主观动机,如果主观意识就是想杀人,即使被害人没有死,也属于故意杀人罪。
如果对人造成伤害,但并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则属于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未遂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持刀砍人,在这个时候还需要看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如果目的是想杀人的话,没有将人杀死,那么就属于杀人未遂,如果是想要砍伤他人并不致死,在这个时候就不属于杀人未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2-08-11 09:38
用刀砍人不一定算杀人未遂。
要看主观动机是不是想杀人。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最关键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致人死亡的,根据情节可以认定故意杀人罪。另一个就是看主观动机,如果主观意识就是想杀人,即使被害人没有死,也属于故意杀人罪。
如果对人造成伤害,但并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则属于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未遂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持刀砍人,在这个时候还需要看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如果目的是想杀人的话,没有将人杀死,那么就属于杀人未遂,如果是想要砍伤他人并不致死,在这个时候就不属于杀人未遂。
2024-12-10 16:13
1、杀人未遂,在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杀人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杀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2025-01-07 11:05
1、所谓故意杀人(未遂)罪,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2、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杀人未遂,在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5-02-11 09:34
故意杀害人类,乃是蓄意地、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
而此类行为在牺牲者的意志外因素干扰之下未能成功实施,则被定义为未遂犯罪。
根据不同情形,未遂犯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对象不能犯;例如,A原本计划杀害B,但当深更半夜看到B躺在床上时,误以为是B并果断出击,然而此时才发现是枕头。
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被称为故意杀人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尽管其对定罪结果可能产生微小影响,却无法改变案件性质和刑罚等级。
(2)手段不能犯;包括用于杀害目标的工具或方法无法产生致命效果。
例如,A用木棒连续殴打B的重要部位,试图使B死亡,然而无论如何尝试却不足以致命,该情况同样被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对于定罪结果无实质性影响,仅会影响到判处的刑期。
此外,使用的方法不能犯的例子包括:
A迷信地认为通过扎小人可以伤害B,于是每天听着针扎小人的诅咒声并以此给B施加压力。
这种情况并不构成犯罪,因为其缺乏实际的物理侵害行为。
(3)客观不能犯;即指客观条件使得实施者无法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或伤害。
例如,A意图杀害B,但遗憾的是B穿着防护装备,A使劲浑身解数都无法导致B的死亡。
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被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尽管对于定罪结果同样没有实质性影响,但可能会影响到判决的监禁时间。
(4)主观认知错误;例如,A驾驶车辆撞击B,碾过B的身体后确认已当场死亡,因此逃离现场。
然而,C恰巧经过此地发现B尚存气息,将其送往医院得到救治,使得B得以幸存。
此种情况同样定义为故意杀人未遂,尽管对于定罪没有大的影响,但可能延长其生存机会及减少相应的处罚。
2022-08-12 14:27
杀人未遂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算暴力犯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