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3次包括3次。一般规定“超过”不包括本数,那么“不得超过”包括本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依据我国《刑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不超过是包括本数的,不超过本数就是包括本数本身,刑法中的以上、以下、以内,均包括本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 【法律术语含义】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
2023-03-08 14:01
签三次合同之后,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连续与劳动者签订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提出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等于终身合同。用人单位有合法理由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解除双方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2-11-21 09:35
盗窃三次数额不大怎么判刑需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是在两年内盗窃三次及以上,属于多次盗窃的情形,即使盗窃的数额不大,也构成盗窃罪,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我国法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2-08-10 08:43
盗窃3次以上、数额不大应该怎么判,具体还要分情况判断。
1、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就构成了盗窃罪,盗窃的数额只影响量刑。一般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达不到盗窃罪的定罪标准的,要进行治安处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022-08-11 14:53
深圳外地车限行免罚是实行限行规定起累计的。
深圳限行是有3次机会的,不是粤B牌车主(即是外地车)在深圳辖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行驶违反限行规定的,从第三次起将处300元罚款、记3分(言外之意是,前两次违反限行规定免罚)。
深圳交警有关负责人表示,每车每月可提前在深圳交警官网申请入深1次。据悉,申报期内在深行驶不予处罚。
2024-08-29 14:15
同一事件报警3次,警方会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遇到违法犯罪现象正常报警的,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但是如果是谎报警情或者就同一件事在公安机关已经依法处理的情况下仍然进行骚扰警方的,会被处以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散布谣言,谎报警情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是编造虚假的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