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的好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修改宪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宪法修改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抓好宪法实施工作,切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022-08-11 10:50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是成文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022-08-11 11:42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九八二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022-08-10 08:40
宪法颁布后共修改了5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2022-08-09 16:19
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宪法关系主体是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是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和直接行使者。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可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022-09-15 11:12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中央国家机构从其行使权力的属性来看,可分为的类型有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和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国家元首,国务院为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属于国家军事机关,人民法院为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属于检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