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同一个月内分几次发是达不到避税的目的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多次发放的金额应当合并,按一笔工资薪金进行计税。想通过分次发放来避税的话就跨月发,比如每个月的工资都发的很少,剩下的金额当做年终奖在某一个月内一次性发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2022-09-27 14:05
公司用私人银行账户发工资是否涉及逃税,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如果企业利用私人账户发全额工资,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视同“现金”支付工资形式记账,不存在逃税问题。但如果企业发放工资采用“二次工资”形式,即员工工资一部分是对公账户发放,一部分通过私人账户发放,这种情况可以基本断定是在逃税。
2025-02-20 14:19
工资避税不违法,但要求是合理避税,符合税收法律政策,是法律不禁止的行为,通过合理避税可以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减轻个人或家庭财政负担。但是如果工资避税的方法违反了税收法律和政策,就存在偷税的情况,此时这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025-02-27 11:04
农民工工资合理避税的方法如下:
1、将工资发放尽量安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以下;
2、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3、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
4、纳税人通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动报酬。
2022-08-11 15:41
兼职工资超过八百怎么避税。纳税是我国公民的义务,因此要依法交税,不能够避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2022-08-11 15:49
依据实际情况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分两次发放工资,公司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法定扣缴义务人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在一个月内,如果有多次发放工资的应当合并为一次计算个人所得税。如果给员工发放工资时公司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员工作为纳税人有义务主动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