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一般是指利润。违法所得,是指行为人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活动,即实施了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所获得的利益。计算方式为销售额减去成本。
对于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一般是没收处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2022-09-17 16:14
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要交所得税。股东为个人,且为居民纳税人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将未分配利润转为股本,个人投资者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2022-09-24 09:46
所得税费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多数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科目,都是在月底时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一般月末无余额。当月先计提,在当月月底结转,下月缴纳。
1、“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可以从利润总额中抵减的所得税费用,属于费用类会计科目,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结转到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期末无余额。所得税费用由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上交的所得税,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应交税费”是一级科目,“应交所得税”是二级科目,应交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负债,是按税法的规定来计算的。其次,贷方记录应缴纳的所得税,借方表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多缴的所得税。
2、本年利润科目反映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盈亏情况,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应交税费和本年利润之间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也不存在结转不结转的问题。
所得税计提、缴纳、结转:
计提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2022-08-22 10:05
“关联企业转移利润不违法。
关联企业转移利润的主要途径:1、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2、将应税企业利润转移到免税企业。3、将高税区企业利润转移到低税区企业。4、将企业利润转移到享受地方政府超缴返回的企业。如果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了充分适当披露,且作了必要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则不违反法律,否则违法。”
2023-09-05 18:46
违法所得和非法所得的区别如下:1、违法所得是指行政相对人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活动,即实施了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获利额;2、非法所得或称不法利益或不义之财,通常是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受他人的犯罪所得之赠与。在司法上,对于判刑确定的不法所得,大多会没收,或加征罚锾。
2022-08-10 09:17
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为:
1.获取非法收入的手段是非法的。非法所得是以法律禁止的手段取得的。正是这一基本特征将违法所得与行为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区分开来。因为获取非法所得的渠道是非法的,即使行为人实际拥有财物,也不能取得法律承认的所有权,这也是追缴或者返还违法所得的法律依据。
2.非法所得具有经济价值。行为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非法收入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这些财产的经济价值。
3.非法所得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违法所得不仅包括行为人通过犯罪手段取得的财产,还包括司法机关确认犯罪嫌疑人无罪后,特定机关非法取得的财产。
4.违法所得只能由国家授权的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