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审理后,被告人获得缓刑判决的,被告人释放的时间有如下两种情况:
一、判决生效后获释。判决执行的前提是生效,判决生效后才具有执行力,而刑事判决有十日的生效期,在判决送达后十日内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判决才生效,判决生效后对被告人的缓刑判决才能执行,被告人才能获得释放,因此这种情形下,被告人获释的时间为判决送达10日后。
二、缓刑判决作出后。司法实践中,缓刑判决作出后人民法院会立即为被告人办理取保候审,被告人随后即可获得释放,因此,这种情形下被告人获释的时间一般为判决下达的当日或者次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022-11-25 16:59
若开庭时当庭宣判缓刑的,则当天就可以回家;若没有当庭宣判,且当事人未处于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期间的,则要在法院宣布缓刑判决后才可以回家。但需要办理一些手续,如判决书签字;看守所的手续等等。然后会转到户籍地派出所,由当地派出所在缓刑期内进行监管。所以要及时到派出所去报道,遵守缓刑期间的管理。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2023-09-05 18:41
法律分析:一般判决生效以后就可以放出来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宣告缓刑,被告人被羁押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监督被告人是否被立即释放。发现被告人没有被立即释放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或者看守所提出纠正意见。
2022-10-08 16:08
第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三个月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审结;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一、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二、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2024-10-30 09:19
1.帮信罪开庭时间要看法院的具体决定,如果是已经判处缓刑的,之后就不用再开庭了。
2.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4.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2022-09-13 11:28
开庭以后的判决书一般在六个月内出具判决书,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可以再延长三个月。判决书,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