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宪法迄今为止一共经历了五次修订,分别如下: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022-08-11 16:40
我国1983年宪法共经历过五次修改。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022-08-11 16:41
我国1982年宪法共经历过五次修改。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022-09-01 09:56
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宪法修改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此外,宪法的修订程序也十分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022-08-10 10:34
1982刑法没有进行过修改。
我国刑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0年1月1日起实行;该刑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修订后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该刑法施行后已进行了5次修正:
第一次为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第二次为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第三次为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第四次为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第五次为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2022-08-10 08:40
宪法颁布后共修改了5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