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违约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贷款违约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支付违约金或者支付罚息。支付违约金是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借款合同约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义务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这是对违约人的违约行为的经济制裁,带有惩罚性;
2、贷款人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022-08-09 17:20
贷款人逾期不还款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看担保的是一般责任还是连带责任,两者在合同中的保证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按照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是由保证人与主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和法律推定的保证方式。
2024-07-30 09:24
借款人犯集资诈骗罪担保有责任。借款人犯了罪,则担保人要替借款人履行相关法律责任和义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2-08-12 14:10
对于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法院在审理中是否应当认定其效力,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
持肯定意见的认为,法律并未明确禁止在借贷合同中约定违约金,那么就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应当承认其法律效力。
持否定意见的则认为,限定了借贷合同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仅为支付逾期利息,而且借贷合同的标的物为货币本身,因此,出借人的损失只能是利息损失。
综上可见,借贷是否可以约定违约金,目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没有明确规定。就借贷合同来说,当事人就逾期还款约定违约金,迟延履行违约金,带有一定惩罚性质,是对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起到督促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的作用。至于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但并未排斥违约金等其他形式的责任承担方式,违约金和逾期利息两种方式并不冲突。实践中,多数法院也对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效力予以承认。因此,在民间借贷合同中,应当允许当事人就逾期还款约定违约金,作为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2021-04-29 15:45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构成违约责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2、违约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
3、当事人的违约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
4、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上述四个条件,是承担违约责任的基本构成条件,缺一不可。在合同有效的前提下,只要同时具备了以上四个条件,不管是否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违约方都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2022-08-12 15:36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
1、支付违约金或者支付罚息,违约金的数额双方当事人事先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因违约造成一方当事人损失的,按照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计算赔偿。
2、贷款人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