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9-29 11:37
从法律角度来讲,我们并不鼓励或认可对于他人的诅咒行为。虽然这种心理在某些情况下是人之常情,但是请相信,这并不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如果您发现自身存在类似的心态,建议您自行审视并进行适当调整。因为长期处于这样负面情绪之下,不仅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同时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2022-09-21 08:46
冒充别人和别人聊天是犯法的。这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或名称权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2022-09-21 08:47
冒充别人签字犯法是犯法的。这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或名称权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2022-08-08 11:17
2022-08-09 10:47
一般的人见死不救是不构成犯罪的,在刑法上讲,一般的人对他人是没有救助义务的。但是如果有特定关系或特定身份,或对某个地域有排他的管理控制等情况,或者死亡的危险是先前的行为引起的等特殊情况下就具有了救助义务,如果不救助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比如警察对普通公民的救助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义务,出租车对车内的乘客的救助义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