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2-09-19 15:18
税前1万到手9000元。
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即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交纳所得税。
税前1万减去5000还剩5000元,超过4500至9000元的部分交纳20%的所得税即交税1000元,剩余9000元。
2025-04-16 13:46
508008元左右。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即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交纳所得税。
税前70万年薪平均月薪58333元,减去所得税15999元,剩余每月42334元,税后年薪508008元。
依照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月收入-五险一金-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乘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22-09-06 14:15
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前的应发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一般指月工资。税后,所指的是,你的税前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这三者以后,实际到手的钱。
一、税前工资。
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前的应发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一般指月工资。
二、税后工资。
税后,所指的是,你的税前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这三者以后,实际到手的钱。
税后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发的工资 除去个人所得税,但是包含三险一金的工资个人所得税。
2024-04-30 11:14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是,将员工的全部工资收入减去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法定起征点5000元后得出。
而在计算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后,个税的应纳税额便可通过该数值乘以适用税率并从速算扣除数中予以相应扣减得到。
2025-03-18 10:07
工伤赔偿是按税前工资计算。《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这里的用词是“应得工资”,不是“实得工资”,说明是含税的工资。由此可知,经济补偿金在一定金额内不需交税,即用人单位以代扣个人所得税的理由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