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四要件为: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1.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犯罪客观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需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
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8-09 13:36
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其犯罪构成四要件是:1、主体要件,即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2、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3、客体要件,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4、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2025-01-08 09:16
单位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以下这些:
1、主体上,要求单位是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即要有能够承受刑罚的能力。
2、主观上,可以是出于过失,也可以是出于故意。
3、客体上,因为犯罪不同而实际侵犯的法益不同。
4、客观上,一定要是实施了危害社会并且由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
2022-08-11 10:59
渎职罪构成要件有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一般是故意、但少数是过失;客观上是行使职权不当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1-05-20 10:50
构成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是:
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
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2022-11-28 09:42
显失公平的四个构成要件:一方主观上存在恶意;另一方不具备充分自觉和真实的意愿;一方具有明显优势或一方处于无经验、缺乏判断力等不利状态;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
我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