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诈骗活动是以公司的名义实施的,以公司名义实施诈骗活动的,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诈骗案件中法人和股东如何判?
公司的法人和股东是诈骗案件中的主要责任人或者负责人的,首先要认定主、从犯,再依据诈骗财产数额量刑。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5-04-15 18:01
关于诈骗罪的量刑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其并非仅仅依据金额高低来评定。
事实上,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根据金额大小可划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这三大类别。
以下为相关具体规定及法律提示:
(1)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当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人民币3千元(3千元至1万元不等)以上时,就被视为“数额较大”,此时需要承担相应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程度的话,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可能遭受罚金的处罚。
(2)在数额巨大的情况下,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了人民币3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之间),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数额巨大”。
同样地,倘若存在诈骗公私财物且数额巨大或者涉及到其他较为严重情节的情况,将会受到3-10年有期徒刑的惩罚,同时还会面临罚金的处罚。
(3)而在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中,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超过了人民币50万元,就达到了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与此同时,若是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达到特别巨大或者涉及到其他特别严重情节,那么将会面临至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刑事追究,当然也有可能同时面对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附加处罚。
2023-02-16 15:25
股份制企业大股东和法人都直接行使话语权。
大股东是指股票占比较大的股东,它表示该股东与其余的股东相比较,它的占比最大。控股股东一定是大股东,但大股东却并不一定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是指股票占比大到足以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和重大事情的决策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合并、分立或解散公司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本质是法人能够与自然人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民事主体。法人有以下特征:
1.法人是依法成立的一种社会组织;
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
3.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这一特征是法人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法人的人格独立于其成员或创立人人格的明证。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2022-08-29 10:02
2022-08-31 14:39
2025-03-24 15:37
参与诈骗不知情不予处理,也不需要追究刑事。
因为不知情说明犯罪人对于诈骗行为主观上不存在犯罪故意,而诈骗罪在犯罪主观上要求有犯罪故意。
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情,则缺少构成诈骗罪的主观要件,自然不会构成诈骗罪,也就不存在要对行为人予以处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