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依据合同来解除,如果一方权益受损,可以诉讼解决,一份协议或合同是否有效,不但要看协议是否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更要看协议内容,只要协议内容合法,则具备法律效力,不同协议涉及不同法律适用问题,故在拟写或审查专业合同时建议由律师审查。
劝退属于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有可能承担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而不是仅仅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2-08-10 16:34
导致保险合同无效的原因如下:1、合同主体不合格主体
不合格是指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代理人等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例如,投保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或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缔约行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保险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是依法设立的,保险代理人没有保险代理资格或没有保险代理权。如果保险合同是由上述主体缔结,则合同无效。
2、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缔约过程中,如果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方式致使对方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均构成缔约中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3、客体不合法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则其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
4、内容不合法
如果投保人投保的风险是非法的,如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均导致合同无效。
2022-08-11 13:41
会导致保险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合同主体不合格主体:不合格是指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代理人等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2.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缔约过程中,如果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方式,致使对方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均构成缔约中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3.客体不合法: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则其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
4.内容不合法:如果投保人投保的风险是非法的,如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均导致合同无效。
2022-09-19 16:33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原因不同相应的赔偿也不同。
(1)公司无故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性补偿;
(2)单位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3)因劳动者存在过错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不需要支付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2-08-10 11:35
因公司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022-11-22 11:14
因公司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