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和签定的区别为:
1、签订是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专业术语,订立合同一般都用签订;
2、签订可以表示订立合同的一个动作,也可以表示具体的缔约过程;而签定,从语义上看,具有合同订立完成、合同内容确定不可更改的意思。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条,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2-09-24 14:28
“签订”的“订”是经过商讨而立下的意思。而“签定”的“定”的许多义项中,相关的义项也有“商定”意即通过协商使之确定。签订是一种过程,是一系列行为的综合,而签定是一种结果,是一系列行为后产生的状态。
“订”和“定”只能说从许多人的使用习惯上来说,很多地方通用,但从法律角度严谨来说,应该用“签订”合同,而根本就没有“签定”这个词,最多只能将两个字拆开理解,即通过签署合同而确定了某件事情。但从法律用语上说,应该写签订,而不应该写成签定。法律用语比较严谨,不应该乱用替代词,而让妄生歧义。因此,是签订合同,而非签定合同。
2022-09-19 17:12
经济合同的当事双方一般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等;而劳动合同的当事双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用人单位处于管理者和支配者的地位,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有人身和财产依附关系。
经济合同是指合同一方是政府或者由政府或法律授权的机构,或者一方或双方就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条件及其实现对政府负有义务,直接体现以政府意志表达出来的公共政策要求或其他公共利益要求,具有经济目的或经济内容的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022-09-22 17:07
一、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
1、主体资格不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具有特定性时,即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为劳动者。
2、主体地位不同
建立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地位不平等,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领导和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除了一般义务外,还存在附带义务。 例如,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等。
4、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022-09-26 15:16
第三方劳动合同和正式职工的区别,具体如下:
1、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的;
2、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三方,即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内容不同。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劳动合同是记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法律凭证;
4、目的不同。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而劳动合同主要是劳动关系确立后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2022-10-13 13:46
1、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的。
2、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内容不同,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原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劳动合同是记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法律凭证。
4、目的不同,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而劳动合同主要是劳动关系确立后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