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一方想要孩子抚养权的,首先应当与另一方进行协商,争取另一方的同意。
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应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抚养权的归属。如果另一方不同意,则只能起诉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就抚养权争议起诉至法院的,想要孩子的一方应当尽量提供证据,证明孩子跟随其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这类证据包括:1、一方有稳定收入足以保障子女生活的证据;2、子女一直跟随一方生活的证据;3、一方受过良好教育,能够更好地教育子女的证据;4、一方有足够时间照顾、陪伴子女的证据;5、子女不适合与另一方共同生活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2-11-22 14:07
夫妻双方离婚的,若夫妻双方存在两个以上孩子的,法院一般会做出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的抚养权的判决。
会从生育能力、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但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判决给女方。
十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优先考虑孩子的意愿。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2-08-10 08:55
当婚姻中遭遇家暴可以考虑尽快离婚,舍不得孩子可以尽全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如果争取不到,那也不应该为了孩子继续忍受一段痛苦的婚姻,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也会有自己的思考,他不会让妈妈继续再受到父亲的打骂。一段婚姻可能会因为丈夫的家暴行为而让幸福感降到最低点,那么家暴行为也会逐渐消磨掉两个人之间所有的感情,也只会让妻子在这段感情当中受到无尽的伤害,感受到无尽的痛苦,丈夫家暴行为所带给妻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绝望与哀伤,那么在妻子遭遇到家暴行为之后选择离婚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及时止损也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那么舍不得孩子可以选择多去探望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经济支撑,当然最好还是能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
2022-08-23 09:30
为了孩子也不要离婚,如果老公出轨,经过奉劝,仍然不知悔改,那么就主动出击,给他一个下马威,哪怕是离婚,也得把这事搞清楚,也许老公会软下来。
个人建议:出轨的理由各有不同,解决的方案各有千秋,但面对男人的出轨,绝对不能忍气吞声,这样只能助长男人的歪风邪气。实在不行,离婚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2022-09-03 16:20
想离婚又舍不得孩子,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诉讼的方式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抚养权纠纷,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离婚时,可以一并起诉解决。
2022-08-09 11:07
“日子过不下去了想离婚可是舍不得孩子,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夫妻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判给母亲抚养,如母亲一方有不能抚养的法定情形的。
也可以判给夫妻抚养。而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如果有意愿跟随一方生活,而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法院应当遵循其意见。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的,对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原则处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父亲请求直接抚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二)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三)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