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犯罪可以认定为故意犯罪,但需要在醉酒后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才能认定。醉酒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8-11 14:59
醉酒后犯罪可以认定为故意犯罪,但需要在醉酒后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才能认定。醉酒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4-01-03 11:11
醉酒后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不一定能认定为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2021-04-30 13:56
不可以,认定是否为犯罪要看是否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主体方面,行为人必须是单位或有刑事责任能力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个人。
2、客体方面,行为人的行为必须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主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在主观上存在着故意或过失。
4、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一定的危害行为或产生了一定的危害结果。
2024-06-24 11:10
认定为单位犯罪的,就不在认定为共同犯罪了。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共同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犯罪集团。
我国《刑法》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是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1-02-07 10:25
醉酒驾车发生事故不属于故意犯罪,属于过失犯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